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程 > 正文

box官方网站,boxbio官网

人的存在不能脱离自然界,身心性命不能脱离万物,衣、食、住、用,皆是人之所需,缺一不可。

和早期儒家不同的是,情感被置于道德本体支配之下,是由形而上的道德本体所决定,而不是从心理情感说明道德理性,这种把先验论和经验论、本体论和心理学结合起来的做法,是理学心性论的一个重要发展。程颢所谓论性不论气,不备。

box官方网站,boxbio官网

凡言心者,指已发而言,此固未当。正因为如此,他的得意弟子谢上蔡(良佐)进一步提出以觉为性之说,为此受到朱熹的批评。但归根到底,万物皆是一理,这一理也就是心性本体,因此,物我一理,才明彼即晓此,合内外之道也[51]。天下善恶皆天理,谓之恶者非本恶,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。[48]《二程遗书》卷十五。

[6]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上。后者作为个体的知觉认知之心和情感心理,则是经验论的,且具有主观性。理既是不可分割的绝对整体,又在事中显现,理事通融,具斯无碍。

他对理为主宰,理能生气等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,指出朱熹以理为无形无迹之实有,先于气而存在,这是二本而不是一本。二程认为,气既不是太虚本体,也不是无形,它只是有形之物,真正的本体存在是理而不是气。[24] 这里道就是理,密者用之原,是阴阳之气所以存在的本原。他甚至提出天地之间只有气,更无理,所谓理者以气自有条理,故立此名耳[98]。

这是二程对理气关系的根本解释。[90] 所谓大节之不合,就是反对程颐以理为形而上之所以然者,对气化起主宰作用。

box官方网站,boxbio官网

[47] 参看陈荣捷:《朱学论集·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》,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。后来朱熹批评张载用气化学说批判佛教轮回说,反而陷入了大轮回。[103] 这两方面的意义在程朱学说中,特别是在朱熹学说中相当于物理和性理,但并没有明确区分。这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彻底取消了理的超越性绝对性。

实有是对具体感性存在的抽象概括,它有境有时,即时空形式,这就赋予实有以物质的特性。天理云者,言乎自然之分理也,理者,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,是故谓之分理。[48]《答刘叔文》,《文集》卷四十六。问:‘某尝读华严经,第一真空绝相观,第二事理无碍观,第三事事无碍观,譬如镜灯之类,包含万象,无有穷尽。

他说: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,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。但理和器(气)则是形上和形下的逻辑关系,前者是后者所以存在的根据。

box官方网站,boxbio官网

物是由气集结而成,如同原子构成物体,但他主要是论证物质实体的一般特性及其与具体存在的关系,证明具有空间无限性的连续的物质实体是自然界的本原,并不是对物质结构本身进行物理学的分析。在理气关系问题上,程颐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,这就是体用一源。

这许多方面的含义都是相通的。但用是由体决定的,气是由理决定的,这又是费与隐的关系。它不仅是存在,而且是天地万物发育流行、发展变化的潜在动力,是能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。王夫之否定有所谓无,但他所说的无,是相对于有而言,只是不存在,而不是非存在。实有是宇宙本体论上更为概括的实体范畴,盖视之不见而非不能为形矣,听之不闻而非不能为声矣。理只是气之理,当于气之转折处观之。

作为最高存在的理,既是所以然,又是所当然,既是物理,又是性理,程颢说:天下善恶皆天理,事有善有恶,皆天理也。理是阴阳之气所以运动变化的原因,并具有目的性。

[38] 他认为佛教的理事无碍和万理归于一理是有道理的。元气者,天地万物之宗统。

既是涂辙,却只是一个涂辙。这显然不是指物质性存在,而是与人的道德精神和意志等等直接有关。

如果说,从形上与形下的关系看,理气是所以然与其然,抽象规律和具体事物的关系,那么,从体用关系来看,理不仅是实体性范畴,而且表现为能动的作用,通过作用实现出来。如果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区分,可分为物质论和观念论两类,前两种形态都属于物质论,后两种形态则属于观念论。就是说,佛教以否定现实的方式实行超越,理学以肯定现实的方式实行超越,佛教所谓理,以空为特征,理学家所谓理,以实为特征。程子‘在物为理,‘在字上当添一‘心字,此心在物则为理。

往而来,来而往……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,若有一物主宰乎其间而使之然者,此理之所以名也。成可见之物,不可得而见,气之条绪节文,乃理之可见者也。

他根据《诗经》中有物有则这句话,明确提出,理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必然。他首先提出实有这一概念,说明气的性质和特征,克服了以前气一元论者把气说成某种特殊物质形态的局限性,使气更接近于物质这一范畴。

[88]《答林次崖第二书》,《困知记》附录。及动而生阳而天始分,则理乘是气之动而具于天之中。

天地间只有一气充周,生人生物……流行而不失其序,是即理也。[56]以本体言之,则有是理然后有是气,而理之所以行,又必因气以为质也。这不仅不同于程朱,也不同于罗钦顺、王夫之等人。这比陆九渊只讲本心而不分理气体用之说,要精致得多。

正是这种差别和对立,形成理学宇宙论的多元性。这就比任何人都更彻底地否定了形而上之理。

王廷相所批判的似乎是生成论。[10] 太虚既是气的本然状态,也是自然界的本体存在。

但它提出了理事无碍的说法,主张本体不离现象,试图把二者统一起来。这种思想同《庄子》中道无所不在而又是一个绝对全体的思想很相似。

有话要说...

最新文章